网安
  • Develop
    • JAVA学习
      • 字节码
      • API开发
      • Web开发
      • 工程结构推荐
      • 创建第一个项目
      • 权限管控
      • 配置文件
      • 日志管理
      • 数据访问
      • 性能监控
      • IoC容器
      • Spring
      • Filter与Listener
      • jsp
      • MVC
      • servlet-1
      • servlet-2
      • servlet-3
      • servlet-4
      • FreeMarker
      • Thymeleaf
      • EL
      • SpEL
      • JSTL
      • 部署
      • JDBC
      • 数据库连接池
      • fastjson
      • jackson
      • XML
      • JSON
      • 序列化
      • Maven
      • 安装与使用
      • 工具
      • 爬虫
    • GO学习
      • GO
        • flag 包
        • goland 远程调试
        • GoReleaser
        • OS 包
        • time 包
        • 格式化输出
    • Lua学习
      • Lua
      • 基础语法
      • LuaJIT
      • 与系统交互
    • Pyhon
      • 基础
      • Django
      • CLI
      • miniforge
      • MockingBird
      • pdb
      • pyc
      • 装的我脑血栓要犯了
      • Python101
      • 反序列化
      • 爬虫
      • Pillow
      • 图像识别
      • flask
    • Speed-Ruby
      • 入门1
      • 入门2 对象
      • 入门3 创建命令
      • Encoding类
      • File类与Dir类
      • IO
      • Proc类
      • Time类与Date类
      • 正则
      • 错误处理与异常
      • 对象、变量和常量
      • 方法
      • 数值
      • 数组
      • 条件判断
      • 循环
      • 运算符
      • Socket编程
      • 字符串
      • 并发与线程
      • 块
      • 类和模块
      • 散列
    • Web
      • HTTP
        • Connection
        • HTTP 报文
        • Vary
      • 笔记
        • 跳转
        • 认证 & 授权
        • 同源策略(SOP)
        • 文件
    • Git 学习笔记
    • JSON
      • JSON 学习笔记
    • HTML
      • Speed-HTML
      • 语法学习
      • HTML字符实体
    • XML
      • XML 学习笔记
    • 计算机基础
      • 操作系统
      • 计算机组成
      • 算法
      • 内存
      • 字符编码
    • gnuplot 学习笔记
    • regex
  • Integrated
    • Linux
      • God-Linux
      • Secure-Linux
      • Power-Linux
      • IO模型
      • Speed-Linux
      • 发行版
      • 工具
      • 启动过程
      • 进程
      • 认证
      • 日志
      • 守护进程
      • 文件
      • 信息
      • VSFTP 配置案例
      • auditd
      • containerd
      • DNS 配置案例
      • Docker
      • Docker-Compose
      • firewalld 实验
      • gpg
      • Iptables
      • httpd
      • LAMP
      • mysql
      • nfs 配置案例
      • openssl
      • PAM
      • samba 配置案例
      • terraform
      • ufw
      • VSFTP 配置案例
    • Network
      • Speed-Net
      • Power-Net
      • SDN 笔记
      • DNS
      • TLS
    • Windows
      • Secure-Win
      • Speed-Win
      • ACL
      • LDAP
      • IPC$(Internet Process Connection)
      • PDB符号文件
      • 工作组
      • WinRM
      • 角色权限
      • 凭据
      • 签名
      • 日志
      • 认证
      • 协议
      • 信息
      • 应用
      • 组策略
      • 域
      • asp站点搭建
      • Exchange 搭建
      • Windows 故障转移集群
      • Windows 基础服务搭建
      • Windows 域搭建
      • 本地抓包
      • PowerShell 笔记
    • 容器
      • Docker
    • 数据库
      • Speed-SQL
      • Power-SQL
      • MSSQL
      • MySQL
      • Postgresql
      • Redis
      • MySQL大小写问题
      • 主键和外键
      • MySQL快速入门
      • 虚拟化
        • ESXi
        • vCenter
  • Plan
    • Mac-Plan
    • Misc-Plan
    • Team-Plan
    • Thinking-Plan
    • VM-Plan
  • Sercurity
    • Power-PenTest
    • BlueTeam
      • 安全建设
      • 分析
      • 加固
      • 取证
      • 应急
      • USB取证
      • 磁盘取证
      • 内存取证
      • ClamAV 部署
      • yara 实验
      • 安防设施搭建使用
      • ZIP明文攻击
      • 流量分析
    • Crypto
      • Crypto
        • 2020 9 G60攻防大赛
        • CTF
        • 2020 9 中能融合杯工控CTF
        • 2020 10 全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
        • 2020 10 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江苏场
        • 2020 11 I²S峰会暨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
        • 2021 6 第二届I²S峰会暨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
        • 2021-9-第七届工控信息安全攻防竞赛
        • 2021 9 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某市县选拔赛
        • 2021 9 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江苏场
        • 2021-10-G60攻防大赛
    • CTF
      • CTF
      • writeup
        • 2020 9 中能融合杯工控CTF
        • 2020 9 G60攻防大赛
        • 2020 10 全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
        • 2020 10 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江苏场
        • 2020 11 I²S峰会暨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
        • 2021 6 第二届I²S峰会暨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
        • 2021-9-第七届工控信息安全攻防竞赛
        • 2021 9 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某市县选拔赛
        • 2021 9 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江苏场
        • 2021-10-G60攻防大赛
    • ICS
      • PLC攻击
      • S7comm 相关
      • 工控协议
      • 上位机安全
      • Modbus 仿真环境搭建
      • siemens 仿真搭建实验
      • S7-300 启停实验
    • IOT
      • 无线电安全
        • RFID复制卡
        • RFID基础知识
        • WiFikiller
      • 硬件安全
        • DIY键盘嵌入指纹识别模块实验记录
        • Device-Exploits
        • HID-Digispark
        • HID-KeyboardLogger
        • HID-USBHarpoon
        • HID-USBKeyLogger
      • 固件安全
        • 固件安全
        • Dlink_DWR-932B 路由器固件分析
    • Mobile sec
      • 小程序安全
      • Android安全
    • PWN
      • SLMail溢出案例
      • PWN
    • Red Team
      • OS安全
        • Linux 安全
        • Exploits
        • NTLM中继
        • Windows 安全
        • Responder欺骗
        • Windows-LOL
      • Web_Generic
        • Top 10
          • RCE
          • Fileread
          • SQLi
          • SSRF
          • SSTI
          • Web Generic
          • XSS
          • XXE
      • Web_Tricks
        • JWT 安全
        • HTTP_request_smuggling
        • OOB
        • 绕过访问
      • 靶场
        • Hello-Java-Sec 学习
        • DVWA-WalkThrough
        • pikachu-WalkThrough
        • upload-labs-WalkThrough
        • XVWA-WalkThrough
        • XSS挑战-WalkThrough
      • 实验
        • flask
        • fastjson
        • Log4j
        • nodejs
        • Shiro
        • Spring
        • Weblogic
      • 前端攻防
      • IDOR
    • 安防设备
      • Exploits
      • Bypass 技巧
    • 后渗透
      • 权限提升
      • 后渗透
      • 权限维持
      • 实验
        • C2 实验
        • Exchange
        • 端口转发实验
        • 代理实验
        • 免杀实验
        • 隧道实验
    • 软件服务安全
      • Exploits
      • CS Exploits
      • 实验
        • Docker
        • Kubernetes
        • Mysql
        • Oracle
        • PostgreSQL
        • Redis
        • vCenter
    • 协议安全
      • Exploits
    • 信息收集
      • 端口安全
      • 空间测绘
      • 信息收集
    • 语言安全
      • 语言安全
        • 语言安全
      • GO安全
        • GO安全
        • Go代码审计
      • JAVA安全
        • JAVA安全
        • JAVA代码审计
        • JAVA反序列化
        • SpEL 注入
      • PHP安全
        • PHP安全
        • bypass_disable_function
        • bypass_open_basedir
        • phpinfo
        • PHP代码审计
        • PHP反序列化
        • PHP回调函数
        • 变量覆盖
        • POP
        • 弱类型
        • 伪协议
        • 无字母数字Webshell
      • Python安全
        • pyc反编译
        • Python安全
        • Python 代码审计
        • 沙箱逃逸
      • dotnet安全
      • JS安全
    • 云安全
      • 公有云安全
    • Reverse
      • Reverse
      • FILE
        • ELF
        • BMP
        • JPG
        • PE
        • PNG
        • ZIP
        • 文件头
      • 实验
        • PYAble
          • 2-逆运算
          • 1-基本分析
          • 3-异或
          • 4-Base64
          • 5-Base64换表
          • 6-动态调试
        • Windows
          • condrv.sys 内存损坏漏洞
    • 工具
      • Aircrack
      • BloodHound
      • Burp Suite
      • frp
      • CobaltStrike
      • Ghidra
      • fscan
      • Hashcat
      • IDA
      • merlin
      • Kali
      • Metasploit
      • Mimikatz
      • ModSecurity
      • Nmap
      • nps
      • nuclei
      • pupy
      • RedGuard
      • SET
      • sliver
      • Snort
      • Sqlmap
      • Suricata
      • Sysmon
      • uncover
      • Volatility
      • Wfuzz
      • Wireshark
      • xray
    • 安全资源
      • 靶机
        • VulnHub
          • DC
            • DC2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DC1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DC3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DC4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DC5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DC6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DC9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DC8 WalkThrough
          • It's_October
            • It’s_October1 WalkThrough
          • Kioptrix
            • Kioptrix2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Kioptrix3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Kioptrix4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Kioptrix5 WalkThrough
          • Mission-Pumpkin
            • PumpkinGarden-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PumpkinFestival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PumpkinRaising WalkThrough
          • Symfonos
            • symfonos1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symfonos2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symfonos3 WalkThrough
            • symfonos5 WalkThrough
        • Wargames
          • Bandit
            • Bandit-WalkThrough
      • 面试问题
        • 面试问题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• 基本语法
  • 注释
  • 标示符
  • 关键词
  • 全局变量
  • 数据类型
  • nil(空)
  • boolean(布尔)
  • number(数字)
  • string(字符串)
  • table(表)
  • function(函数)
  • thread(线程)
  • userdata(自定义类型)
  • 变量
  • 赋值语句
  • 索引
  • 流程控制
  • while
  • for
  • repeat...unti
  • 循环嵌套
  • break 语句
  • goto 语句
  • if 语句
  • if...else 语句
  • elseif
  • 函数
  • 多返回值
  • 可变参数
  • 运算符
  • 算术运算符
  • 关系运算符
  • 逻辑运算符
  • 其他运算符
  • 运算符优先级
  • 文件 I/O
  • 简单模式
  • 完全模式
  • 错误处理
  • 语法错误
  • 运行错误
  • 错误处理
  • pcall 和 xpcall、debug
  1. Develop
  2. Lua学习

基础语法


基本语法

注释

单行注释

两个减号是单行注释:

--

多行注释

--[[
 多行注释
 多行注释
 --]]

标示符

Lua 标示符用于定义一个变量,函数获取其他用户定义的项。标示符以一个字母 A 到 Z 或 a 到 z 或下划线 _ 开头后加上 0 个或多个字母,下划线,数字(0 到 9)。

最好不要使用下划线加大写字母的标示符,因为 Lua 的保留字也是这样的。

Lua 不允许使用特殊字符如 @, $, 和 % 来定义标示符。 Lua 是一个区分大小写的编程语言。因此在 Lua 中 Test 与 test 是两个不同的标示符。以下列出了一些正确的标示符:

mohd         zara      abc     move_name    a_123
myname50     _temp     j       a23b9        retVal

关键词

以下列出了 Lua 的保留关键词。保留关键字不能作为常量或变量或其他用户自定义标示符:

and
break
do
else
elseif
end
false
for
function
if
in
local
nil
not
or
repeat
return
then
true
until
while
goto

一般约定,以下划线开头连接一串大写字母的名字(比如 _VERSION)被保留用于 Lua 内部全局变量。

全局变量

在默认情况下,变量总是认为是全局的。

全局变量不需要声明,给一个变量赋值后即创建了这个全局变量,访问一个没有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也不会出错,只不过得到的结果是:nil。

> print(b)
nil
> b=10
> print(b)
10
>

如果你想删除一个全局变量,只需要将变量赋值为nil。

b = nil
print(b)      --> nil

这样变量b就好像从没被使用过一样。换句话说, 当且仅当一个变量不等于nil时,这个变量即存在。


数据类型

Lua 是动态类型语言,变量不要类型定义,只需要为变量赋值。 值可以存储在变量中,作为参数传递或结果返回。

Lua 中有 8 个基本类型分别为:nil、boolean、number、string、userdata、function、thread 和 table。

  • nil : 这个最简单,只有值nil属于该类,表示一个无效值(在条件表达式中相当于false)。

  • boolean : 包含两个值:false和true。

  • number : 表示双精度类型的实浮点数

  • string : 字符串由一对双引号或单引号来表示

  • function : 由 C 或 Lua 编写的函数

  • userdata : 表示任意存储在变量中的C数据结构

  • thread : 表示执行的独立线路,用于执行协同程序

  • table Lua : 中的表(table)其实是一个"关联数组"(associative arrays),数组的索引可以是数字、字符串或表类型。在 Lua 里,table 的创建是通过"构造表达式"来完成,最简单构造表达式是{},用来创建一个空表。

我们可以使用 type 函数测试给定变量或者值的类型:

print(type("Hello world"))      --> string
print(type(10.4*3))             --> number
print(type(print))              --> function
print(type(type))               --> function
print(type(true))               --> boolean
print(type(nil))                --> nil
print(type(type(X)))            --> string

nil(空)

nil 类型表示一种没有任何有效值,它只有一个值 -- nil,例如打印一个没有赋值的变量,便会输出一个 nil 值:

> print(type(a))
nil
>

对于全局变量和 table,nil 还有一个"删除"作用,给全局变量或者 table 表里的变量赋一个 nil 值,等同于把它们删掉,执行下面代码就知:

tab1 = { key1 = "val1", key2 = "val2", "val3" }
for k, v in pairs(tab1) do
    print(k .. " - " .. v)
end

tab1.key1 = nil
for k, v in pairs(tab1) do
    print(k .. " - " .. v)
end

nil 作比较时应该加上双引号 ":

> type(X)
nil
> type(X)==nil
false
> type(X)=="nil"
true
>

type(X)==nil 结果为 false 的原因是 type(X) 实质是返回的 "nil" 字符串,是一个 string 类型:

type(type(X))==string

boolean(布尔)

boolean 类型只有两个可选值:true(真) 和 false(假),Lua 把 false 和 nil 看作是 false,其他的都为 true,数字 0 也是 true:

print(type(true))
print(type(false))
print(type(nil))

if false or nil then
    print("至少有一个是 true")
else
    print("false 和 nil 都为 false")
end

if 0 then
    print("数字 0 是 true")
else
    print("数字 0 为 false")
end

number(数字)

Lua 默认只有一种 number 类型 -- double(双精度)类型(默认类型可以修改 luaconf.h 里的定义),以下几种写法都被看作是 number 类型:

print(type(2))
print(type(2.2))
print(type(0.2))
print(type(2e+1))
print(type(0.2e-1))
print(type(7.8263692594256e-06))

string(字符串)

字符串由一对双引号或单引号来表示。

string1 = "this is string1"
string2 = 'this is string2'

也可以用 2 个方括号 [[]] 来表示"一块"字符串。

html = [[
<html>
<head></head>
<body>
    <a href="http://www.test.com/">test</a>
</body>
</html>
]]
print(html)

在对一个数字字符串上进行算术操作时,Lua 会尝试将这个数字字符串转成一个数字:

> print("2" + 6)
8.0
> print("2" + "6")
8.0
> print("2 + 6")
2 + 6
> print("-2e2" * "6")
-1200.0
> print("error" + 1)
stdin:1: attempt to perform arithmetic on a string value
stack traceback:
        stdin:1: in main chunk
        [C]: in ?
>

以上代码中"error" + 1执行报错了,字符串连接使用的是 .. ,如:

> print("a" .. 'b')
ab
> print(157 .. 428)
157428
>

使用 # 来计算字符串的长度,放在字符串前面,如下实例:

> len = "www.test.com"
> print(#len)
12
> print(#"www.test.com")
12
>

table(表)

在 Lua 里,table 的创建是通过"构造表达式"来完成,最简单构造表达式是 {},用来创建一个空表。也可以在表里添加一些数据,直接初始化表:

-- 创建一个空的 table
local tbl1 = {}

-- 直接初始表
local tbl2 = {"apple", "pear", "orange", "grape"}

Lua 中的表(table)其实是一个"关联数组"(associative arrays),数组的索引可以是数字或者是字符串。

a = {}
a["key"] = "value"
key = 10
a[key] = 22
a[key] = a[key] + 11
for k, v in pairs(a) do
    print(k .. " : " .. v)
end

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数组把 0 作为数组的初始索引,在 Lua 里表的默认初始索引一般以 1 开始。

local tbl = {"apple", "pear", "orange", "grape"}
for key, val in pairs(tbl) do
    print("Key", key)
end

table 不会固定长度大小,有新数据添加时 table 长度会自动增长,没初始的 table 都是 nil。

a3 = {}
for i = 1, 10 do
    a3[i] = i
end
a3["key"] = "val"
print(a3["key"])
print(a3["none"])

function(函数)

在 Lua 中,函数是被看作是"第一类值(First-Class Value)",函数可以存在变量里:

function factorial1(n)
    if n == 0 then
        return 1
    else
        return n * factorial1(n - 1)
    end
end
print(factorial1(5))
factorial2 = factorial1
print(factorial2(5))

function 可以以匿名函数(anonymous function)的方式通过参数传递:

function testFun(tab,fun)
        for k ,v in pairs(tab) do
                print(fun(k,v));
        end
end


tab={key1="val1",key2="val2"};
testFun(tab,
function(key,val)--匿名函数
        return key.."="..val;
end
);

thread(线程)

在 Lua 里,最主要的线程是协同程序(coroutine)。它跟线程(thread)差不多,拥有自己独立的栈、局部变量和指令指针,可以跟其他协同程序共享全局变量和其他大部分东西。

线程跟协程的区别:线程可以同时多个运行,而协程任意时刻只能运行一个,并且处于运行状态的协程只有被挂起(suspend)时才会暂停。

userdata(自定义类型)

userdata 是一种用户自定义数据,用于表示一种由应用程序或 C/C++ 语言库所创建的类型,可以将任意 C/C++ 的任意数据类型的数据(通常是 struct 和 指针)存储到 Lua 变量中调用。


变量

变量在使用前,需要在代码中进行声明,即创建该变量。

编译程序执行代码之前编译器需要知道如何给语句变量开辟存储区,用于存储变量的值。

Lua 变量有三种类型:全局变量、局部变量、表中的域。

Lua 中的变量全是全局变量,那怕是语句块或是函数里,除非用 local 显式声明为局部变量。

局部变量的作用域为从声明位置开始到所在语句块结束。

变量的默认值均为 nil。

a = 5               -- 全局变量
local b = 5         -- 局部变量

function joke()
    c = 5           -- 全局变量
    local d = 6     -- 局部变量
end

joke()
print(c,d)          --> 5 nil

do
    local a = 6     -- 局部变量
    b = 6           -- 对局部变量重新赋值
    print(a,b);     --> 6 6
end

print(a,b)      --> 5 6

赋值语句

赋值是改变一个变量的值和改变表域的最基本的方法。

a = "hello" .. "world"
t.n = t.n + 1

Lua 可以对多个变量同时赋值,变量列表和值列表的各个元素用逗号分开,赋值语句右边的值会依次赋给左边的变量。

a, b = 10, 2*x       <-->       a=10; b=2*x

遇到赋值语句 Lua 会先计算右边所有的值然后再执行赋值操作,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进行交换变量的值:

x, y = y, x                     -- swap 'x' for 'y'
a[i], a[j] = a[j], a[i]         -- swap 'a[i]' for 'a[j]'

当变量个数和值的个数不一致时,Lua 会一直以变量个数为基础采取以下策略:

a. 变量个数 > 值的个数             按变量个数补足nil
b. 变量个数 < 值的个数             多余的值会被忽略
a, b, c = 0, 1
print(a,b,c)             --> 0   1   nil

a, b = a+1, b+1, b+2     -- value of b+2 is ignored
print(a,b)               --> 1   2

a, b, c = 0
print(a,b,c)             --> 0   nil   nil

上面最后一个例子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情况,注意:如果要对多个变量赋值必须依次对每个变量赋值。

a, b, c = 0, 0, 0
print(a,b,c)             --> 0   0   0

多值赋值经常用来交换变量,或将函数调用返回给变量:

a, b = f()

f() 返回两个值,第一个赋给 a,第二个赋给 b。

索引

对 table 的索引使用方括号 []。Lua 也提供了 . 操作。

t[i]
t.i                 -- 当索引为字符串类型时的一种简化写法
gettable_event(t,i) -- 采用索引访问本质上是一个类似这样的函数调用

流程控制

while

Lua 编程语言中 while 循环语句在判断条件为 true 时会重复执行循环体语句。

while(condition)
do
   statements
end

statements(循环体语句) 可以是一条或多条语句,condition(条件) 可以是任意表达式,在 condition(条件) 为 true 时执行循环体语句。

a=10
while( a < 20 )
do
   print("a 的值为:", a)
   a = a+1
end

for

数值for循环

Lua 编程语言中 for 循环语句可以重复执行指定语句,重复次数可在 for 语句中控制。

for var=exp1,exp2,exp3 do
    <执行体>
end

var 从 exp1 变化到 exp2,每次变化以 exp3 为步长递增 var,并执行一次 "执行体"。exp3 是可选的,如果不指定,默认为1。

for i=10,1,-1 do
    print(i)
end
function f(x)
    print("function")
    return x*2
end

for i=1,f(5) do print(i)
end

for 的三个表达式在循环开始前一次性求值,以后不再进行求值。比如上面的 f(5) 只会在循环开始前执行一次,其结果用在后面的循环中。

泛型for循环

泛型 for 循环通过一个迭代器函数来遍历所有值,类似 java 中的 foreach 语句。

--打印数组a的所有值
a = {"one", "two", "three"}
for i, v in ipairs(a) do
    print(i, v)
end

i 是数组索引值,v 是对应索引的数组元素值。ipairs 是 Lua 提供的一个迭代器函数,用来迭代数组。

days = {"Sunday","Monday","Tuesday","Wednesday","Thursday","Friday","Saturday"}
for i,v in ipairs(days) do  print(v) end

repeat...unti

Lua 编程语言中 repeat...until 循环语句不同于 for 和 while循环,for 和 while 循环的条件语句在当前循环执行开始时判断,而 repeat...until 循环的条件语句在当前循环结束后判断。

repeat
   statements
until( condition )
--[ 变量定义 --]
a = 10
--[ 执行循环 --]
repeat
   print("a的值为:", a)
   a = a + 1
until( a > 15 )

循环嵌套

j =2
for i=2,10 do
   for j=2,(i/j) , 2 do
      if(not(i%j))
      then
         break
      end
      if(j > (i/j))then
         print("i 的值为:",i)
      end
   end
end

break 语句

Lua 编程语言 break 语句插入在循环体中,用于退出当前循环或语句,并开始脚本执行紧接着的语句。

如果你使用循环嵌套,break语句将停止最内层循环的执行,并开始执行的外层的循环语句。

--[ 定义变量 --]
a = 10

--[ while 循环 --]
while( a < 20 )
do
   print("a 的值为:", a)
   a=a+1
   if( a > 15)
   then
      --[ 使用 break 语句终止循环 --]
      break
   end
end

goto 语句

Lua 语言中的 goto 语句允许将控制流程无条件地转到被标记的语句处。

local a = 1
::label:: print("--- goto label ---")

a = a+1
if a < 3 then
    goto label   -- a 小于 3 的时候跳转到标签 label
end

if 语句

Lua if 语句 由一个布尔表达式作为条件判断,其后紧跟其他语句组成。

if(布尔表达式)
then
   --[ 在布尔表达式为 true 时执行的语句 --]
end

以下实例用于判断变量 a 的值是否小于 20:

--[ 定义变量 --]
a = 10;

--[ 使用 if 语句 --]
if( a < 20 )
then
   --[ if 条件为 true 时打印以下信息 --]
   print("a 小于 20" );
end
print("a 的值为:", a);

if...else 语句

Lua if 语句可以与 else 语句搭配使用, 在 if 条件表达式为 false 时执行 else 语句代码块。

if(布尔表达式)
then
   --[ 布尔表达式为 true 时执行该语句块 --]
else
   --[ 布尔表达式为 false 时执行该语句块 --]
end

在布尔表达式为 true 时会 if 中的代码块会被执行,在布尔表达式为 false 时,else 的代码块会被执行。

Lua 认为 false 和 nil 为假,true 和非 nil 为真。要注意的是 Lua 中 0 为 true。

以下实例用于判断变量 a 的值

--[ 定义变量 --]
a = 100;
--[ 检查条件 --]
if( a < 20 )
then
   --[ if 条件为 true 时执行该语句块 --]
   print("a 小于 20" )
else
   --[ if 条件为 false 时执行该语句块 --]
   print("a 大于 20" )
end
print("a 的值为 :", a)

elseif

Lua if 语句可以与 elseif...else 语句搭配使用, 在 if 条件表达式为 false 时执行 elseif...else 语句代码块,用于检测多个条件语句。

if( 布尔表达式 1)
then
   --[ 在布尔表达式 1 为 true 时执行该语句块 --]

elseif( 布尔表达式 2)
then
   --[ 在布尔表达式 2 为 true 时执行该语句块 --]

elseif( 布尔表达式 3)
then
   --[ 在布尔表达式 3 为 true 时执行该语句块 --]
else
   --[ 如果以上布尔表达式都不为 true 则执行该语句块 --]
end

以下实例对变量 a 的值进行判断

--[ 定义变量 --]
a = 100

--[ 检查布尔条件 --]
if( a == 10 )
then
   --[ 如果条件为 true 打印以下信息 --]
   print("a 的值为 10" )
elseif( a == 20 )
then
   --[ if else if 条件为 true 时打印以下信息 --]
   print("a 的值为 20" )
elseif( a == 30 )
then
   --[ if else if condition 条件为 true 时打印以下信息 --]
   print("a 的值为 30" )
else
   --[ 以上条件语句没有一个为 true 时打印以下信息 --]
   print("没有匹配 a 的值" )
end
print("a 的真实值为: ", a )

函数

在Lua中,函数是对语句和表达式进行抽象的主要方法。既可以用来处理一些特殊的工作,也可以用来计算一些值。

Lua 提供了许多的内建函数,你可以很方便的在程序中调用它们,如 print() 函数可以将传入的参数打印在控制台上。

Lua 函数主要有两种用途:

  1. 完成指定的任务,这种情况下函数作为调用语句使用;

  2. 计算并返回值,这种情况下函数作为赋值语句的表达式使用。

Lua 编程语言函数定义格式如下:

optional_function_scope function function_name( argument1, argument2, argument3..., argumentn)
    function_body
    return result_params_comma_separated
end

-- optional_function_scope: 该参数是可选的制定函数是全局函数还是局部函数,未设置该参数默认为全局函数,如果你需要设置函数为局部函数需要使用关键字 local。
-- function_name: 指定函数名称。
-- argument1, argument2, argument3..., argumentn: 函数参数,多个参数以逗号隔开,函数也可以不带参数。
-- function_body: 函数体,函数中需要执行的代码语句块。
-- result_params_comma_separated: 函数返回值,Lua语言函数可以返回多个值,每个值以逗号隔开。

以下实例定义了函数 max(),参数为 num1, num2,用于比较两值的大小,并返回最大值:

--[[ 函数返回两个值的最大值 --]]
function max(num1, num2)

   if (num1 > num2) then
      result = num1;
   else
      result = num2;
   end

   return result;
end
-- 调用函数
print("两值比较最大值为 ",max(10,4))
print("两值比较最大值为 ",max(5,6))

Lua 中我们可以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,如下实例:

myprint = function(param)
   print("这是打印函数 -   ##",param,"##")
end

function add(num1,num2,functionPrint)
   result = num1 + num2
   -- 调用传递的函数参数
   functionPrint(result)
end
myprint(10)
-- myprint 函数作为参数传递
add(2,5,myprint)

多返回值

Lua函数可以返回多个结果值,比如string.find,其返回匹配串"开始和结束的下标"(如果不存在匹配串返回nil)。

> s, e = string.find("www.test.com", "test")
> print(s, e)
5    10

Lua函数中,在return后列出要返回的值的列表即可返回多值,如:

function maximum (a)
    local mi = 1             -- 最大值索引
    local m = a[mi]          -- 最大值
    for i,val in ipairs(a) do
       if val > m then
           mi = i
           m = val
       end
    end
    return m, mi
end

print(maximum({8,10,23,12,5}))

可变参数

Lua 函数可以接受可变数目的参数,和 C 语言类似,在函数参数列表中使用三点 ... 表示函数有可变的参数。

function add(...)
local s = 0
  for i, v in ipairs{...} do   --> {...} 表示一个由所有变长参数构成的数组
    s = s + v
  end
  return s
end
print(add(3,4,5,6,7))  --->25

我们可以将可变参数赋值给一个变量。

例如,我们计算几个数的平均值:

function average(...)
   result = 0
   local arg={...}    --> arg 为一个表,局部变量
   for i,v in ipairs(arg) do
      result = result + v
   end
   print("总共传入 " .. #arg .. " 个数")
   return result/#arg
end

print("平均值为",average(10,5,3,4,5,6))

也可以通过 select("#",...) 来获取可变参数的数量:

function average(...)
   result = 0
   local arg={...}
   for i,v in ipairs(arg) do
      result = result + v
   end
   print("总共传入 " .. select("#",...) .. " 个数")
   return result/select("#",...)
end

print("平均值为",average(10,5,3,4,5,6))

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几个固定参数加上可变参数,固定参数必须放在变长参数之前:

function fwrite(fmt, ...)  ---> 固定的参数fmt
    return io.write(string.format(fmt, ...))
end

fwrite("test\n")       --->fmt = "test", 没有变长参数。
fwrite("%d%d\n", 1, 2)   --->fmt = "%d%d", 变长参数为 1 和 2

通常在遍历变长参数的时候只需要使用 {…},然而变长参数可能会包含一些 nil,那么就可以用 select 函数来访问变长参数了:select('#', …) 或者 select(n, …)

  • select('#', …) 返回可变参数的长度。

  • select(n, …) 用于返回从起点 n 开始到结束位置的所有参数列表。

调用 select 时,必须传入一个固定实参 selector(选择开关) 和一系列变长参数。如果 selector 为数字 n,那么 select 返回参数列表中从索引 n 开始到结束位置的所有参数列表,否则只能为字符串 #,这样 select 返回变长参数的总数。

function f(...)
    a = select(3,...)  -->从第三个位置开始,变量 a 对应右边变量列表的第一个参数
    print (a)
    print (select(3,...)) -->打印所有列表参数
end

f(0,1,2,3,4,5)
do
    function foo(...)
        for i = 1, select('#', ...) do  -->获取参数总数
            local arg = select(i, ...); -->读取参数,arg 对应的是右边变量列表的第一个参数
            print("arg", arg);
        end
    end

    foo(1, 2, 3, 4);
end

运算符

运算符是一个特殊的符号,用于告诉解释器执行特定的数学或逻辑运算。Lua 提供了以下几种运算符类型:

算术运算符

a = 21
b = 10
c = a + b
print("Line 1 - c 的值为 ", c )
c = a - b
print("Line 2 - c 的值为 ", c )
c = a * b
print("Line 3 - c 的值为 ", c )
c = a / b
print("Line 4 - c 的值为 ", c )
c = a % b
print("Line 5 - c 的值为 ", c )
c = a^2
print("Line 6 - c 的值为 ", c )
c = -a
print("Line 7 - c 的值为 ", c )

关系运算符

a = 21
b = 10

if( a == b )
then
   print("Line 1 - a 等于 b" )
else
   print("Line 1 - a 不等于 b" )
end

if( a ~= b )
then
   print("Line 2 - a 不等于 b" )
else
   print("Line 2 - a 等于 b" )
end

if ( a < b )
then
   print("Line 3 - a 小于 b" )
else
   print("Line 3 - a 大于等于 b" )
end

if ( a > b )
then
   print("Line 4 - a 大于 b" )
else
   print("Line 5 - a 小于等于 b" )
end

-- 修改 a 和 b 的值
a = 5
b = 20
if ( a <= b )
then
   print("Line 5 - a 小于等于  b" )
end

if ( b >= a )
then
   print("Line 6 - b 大于等于 a" )
end

逻辑运算符

a = true
b = true

if ( a and b )
then
   print("a and b - 条件为 true" )
end

if ( a or b )
then
   print("a or b - 条件为 true" )
end

print("---------分割线---------" )

-- 修改 a 和 b 的值
a = false
b = true

if ( a and b )
then
   print("a and b - 条件为 true" )
else
   print("a and b - 条件为 false" )
end

if ( not( a and b) )
then
   print("not( a and b) - 条件为 true" )
else
   print("not( a and b) - 条件为 false" )
end

其他运算符

  • .. 连接两个字符串

  • # 一元运算符,返回字符串或表的长度。

a = "Hello "
b = "World"

print("连接字符串 a 和 b ", a..b )

print("b 字符串长度 ",#b )

print("字符串 Test 长度 ",#"Test" )

运算符优先级

^
not    - (unary)
*      /       %
+      -
..
<      >      <=     >=     ~=     ==
and
or
a+i < b/2+1          <-->       (a+i) < ((b/2)+1)
5+x^2*8              <-->       5+((x^2)*8)
a < y and y <= z     <-->       (a < y) and (y <= z)
-x^2                 <-->       -(x^2)
x^y^z                <-->       x^(y^z)
a = 20
b = 10
c = 15
d = 5

e = (a + b) * c / d;-- ( 30 * 15 ) / 5
print("(a + b) * c / d 运算值为  :",e )

e = ((a + b) * c) / d; -- (30 * 15 ) / 5
print("((a + b) * c) / d 运算值为 :",e )

e = (a + b) * (c / d);-- (30) * (15/5)
print("(a + b) * (c / d) 运算值为 :",e )

e = a + (b * c) / d;  -- 20 + (150/5)
print("a + (b * c) / d 运算值为   :",e )

文件 I/O

Lua I/O 库用于读取和处理文件。分为简单模式(和C一样)、完全模式。

  • 简单模式(simple model)拥有一个当前输入文件和一个当前输出文件,并且提供针对这些文件相关的操作。

  • 完全模式(complete model) 使用外部的文件句柄来实现。它以一种面对对象的形式,将所有的文件操作定义为文件句柄的方法

简单模式

简单模式在做一些简单的文件操作时较为合适。但是在进行一些高级的文件操作的时候,简单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。例如同时读取多个文件这样的操作,使用完全模式则较为合适。

file = io.open (filename [, mode])

-- r	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,该文件必须存在。
-- w	打开只写文件,若文件存在则文件长度清为0,即该文件内容会消失。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该文件。
-- a	以附加的方式打开只写文件。若文件不存在,则会建立该文件,如果文件存在,写入的数据会被加到文件尾,即文件原先的内容会被保留。(EOF符保留)
-- r+	以可读写方式打开文件,该文件必须存在。
-- w+	打开可读写文件,若文件存在则文件长度清为零,即该文件内容会消失。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该文件。
-- a+	与a类似,但此文件可读可写
-- b	二进制模式,如果文件是二进制文件,可以加上b
-- +	号表示对文件既可以读也可以写

以下为 file.lua 文件代码,操作的文件为test.lua(如果没有你需要创建该文件),代码如下:

--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
file = io.open("test.lua", "r")

-- 设置默认输入文件为 test.lua
io.input(file)

-- 输出文件第一行
print(io.read())

-- 关闭打开的文件
io.close(file)

-- 以附加的方式打开只写文件
file = io.open("test.lua", "a")

-- 设置默认输出文件为 test.lua
io.output(file)

-- 在文件最后一行添加 Lua 注释
io.write("--  test.lua 文件末尾注释")

-- 关闭打开的文件
io.close(file)

执行以上代码,你会发现,输出了 test.lua 文件的第一行信息,并在该文件最后一行添加了 lua 的注释

在以上实例中我们使用了 io."x" 方法,其中 io.read() 中我们没有带参数

  • "*n" 读取一个数字并返回它。例:file.read("*n")

  • "*a" 从当前位置读取整个文件。例:file.read("*a")

  • "*l" (默认) 读取下一行,在文件尾 (EOF) 处返回 nil。例:file.read("*l")

  • number 返回一个指定字符个数的字符串,或在 EOF 时返回 nil。例:file.read(5)

其他的 io 方法有:

  • io.tmpfile():返回一个临时文件句柄,该文件以更新模式打开,程序结束时自动删除

  • io.type(file): 检测obj是否一个可用的文件句柄

  • io.flush(): 向文件写入缓冲中的所有数据

  • io.lines(optional file name): 返回一个迭代函数,每次调用将获得文件中的一行内容,当到文件尾时,将返回nil,但不关闭文件

完全模式

通常我们需要在同一时间处理多个文件。我们需要使用 file:function_name 来代替 io.function_name 方法。以下实例演示了如何同时处理同一个文件:

--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
file = io.open("test.lua", "r")

-- 输出文件第一行
print(file:read())

-- 关闭打开的文件
file:close()

-- 以附加的方式打开只写文件
file = io.open("test.lua", "a")

-- 在文件最后一行添加 Lua 注释
file:write("--test")

-- 关闭打开的文件
file:close()

执行以上代码,你会发现,输出了 test.lua 文件的第一行信息,并在该文件最后一行添加了 lua 的注释。

以下实例使用了 seek 方法,定位到文件倒数第 25 个位置并使用 read 方法的 *a 参数,即从当期位置(倒数第 25 个位置)读取整个文件。

--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
file = io.open("test.lua", "r")

file:seek("end",-25)
print(file:read("*a"))

-- 关闭打开的文件
file:close()

错误处理

程序运行中错误处理是必要的,在我们进行文件操作,数据转移及 web service 调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可预期的错误。如果不注重错误信息的处理,就会造成信息泄露,程序无法运行等情况。

语法错误

语法错误通常是由于对程序的组件(如运算符、表达式)使用不当引起的。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下:

-- test.lua 文件
a == 2

以上代码执行结果为:

lua: test.lua:2: syntax error near '=='

正如你所看到的,以上出现了语法错误,一个 "=" 号跟两个 "=" 号是有区别的。一个 "=" 是赋值表达式两个 "=" 是比较运算。

另外一个实例:

for a= 1,10
   print(a)
end

执行以上程序会出现如下错误:

lua: test2.lua:2: 'do' expected near 'print'

语法错误比程序运行错误更简单,运行错误无法定位具体错误,而语法错误我们可以很快的解决,如以上实例我们只要在 for 语句下添加 do 即可:

for a= 1,10
do
   print(a)
end

运行错误

运行错误是程序可以正常执行,但是会输出报错信息。如下实例由于参数输入错误,程序执行时报错:

function add(a,b)
   return a+b
end

add(10)

当我们编译运行以下代码时,编译是可以成功的,但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如下错误:

lua: test2.lua:2: attempt to perform arithmetic on local 'b' (a nil value)
stack traceback:
    test2.lua:2: in function 'add'
    test2.lua:5: in main chunk
    [C]: ?

lua 里调用函数时,即使实参列表和形参列表不一致也能成功调用,多余的参数会被舍弃,缺少的参数会被补为 nil。

以上报错信息是由于参数 b 被补为 nil 后,nil 参与了 + 运算。

假如 add 函数内不是 "return a+b" 而是 "print(a,b)" 的话,结果会变成 "10 nil" 不会报错。

错误处理

我们可以使用两个函数:assert 和 error 来处理错误。实例如下:

local function add(a,b)
   assert(type(a) == "number", "a 不是一个数字")
   assert(type(b) == "number", "b 不是一个数字")
   return a+b
end
add(10)

执行以上程序会出现如下错误:

lua: test.lua:3: b 不是一个数字
stack traceback:
    [C]: in function 'assert'
    test.lua:3: in local 'add'
    test.lua:6: in main chunk
    [C]: in ?

实例中 assert 首先检查第一个参数,若没问题,assert 不做任何事情;否则,assert 以第二个参数作为错误信息抛出。

error函数

error (message [, level])

功能:终止正在执行的函数,并返回 message 的内容作为错误信息 (error 函数永远都不会返回)

通常情况下,error 会附加一些错误位置的信息到 message 头部。

Level 参数指示获得错误的位置:

  • Level=1[默认]:为调用 error 位置 (文件 + 行号)

  • Level=2:指出哪个调用 error 的函数的函数

  • Level=0: 不添加错误位置信息

pcall 和 xpcall、debug

Lua 中处理错误,可以使用函数 pcall(protected call)来包装需要执行的代码。

pcall 接收一个函数和要传递给后者的参数,并执行,执行结果:有错误、无错误;返回值 true 或者或 false, errorinfo。

语法格式如下

if pcall(function_name, ….) then
-- 没有错误
else
-- 一些错误
end
> =pcall(function(i) print(i) end, 33)
33
true

> =pcall(function(i) print(i) error('error..') end, 33)
33
false        stdin:1: error..

pcall 以一种 "保护模式" 来调用第一个参数,因此 pcall 可以捕获函数执行中的任何错误。

通常在错误发生时,希望落得更多的调试信息,而不只是发生错误的位置。但 pcall 返回时,它已经销毁了调用桟的部分内容。

Lua 提供了 xpcall 函数,xpcall 接收第二个参数——一个错误处理函数,当错误发生时,Lua 会在调用桟展开(unwind)前调用错误处理函数,于是就可以在这个函数中使用 debug 库来获取关于错误的额外信息了。

debug 库提供了两个通用的错误处理函数:

  • debug.debug:提供一个 Lua 提示符,让用户来检查错误的原因

  • debug.traceback:根据调用桟来构建一个扩展的错误消息

function myfunction ()
   n = n/nil
end

function myerrorhandler( err )
   print( "ERROR:", err )
end

status = xpcall( myfunction, myerrorhandler )
print( status)
PreviousLuaNextLuaJIT